香港地質公園標誌

 

網絡與合作

 

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香港地質公園認同網絡和夥伴關係在全球和區域地質公園網絡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通過跨界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彼此學習及交流經驗,並為增進不同社區和文化之間的了解作出貢獻,有助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締造和平的使命。

 

 

香港地質公園高度重視建立網絡關係,曾派員訪問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印尼和歐洲共30多個地質公園,從中學習。 我們亦邀請專家參觀香港地質公園及提供寶貴建議。這些訪問有助確定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學習如何作出改善。我們亦就管理保護區、製作刊物,以及使用創新宣傳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分享經驗。

 

互訪及聯繫
互訪及聯繫

與姊妹地質公園定期互訪,並保持不同形式的聯繫。

 

向其他地質公園學習
向其他地質公園學習

盡可能把握培訓機會,並向其他地質公園學習最佳的實踐方法。

 

工作經驗分享
工作經驗分享

開發平台,藉以鼓勵地質公園和網絡之間共享經驗和建設能力。

 

不同形式的支持
不同形式的支持

動用社會資源推動地質公園進一步改善,並支持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促進科學普及
促進科學普及

每年組織其他地質公園的學生互訪交流,讓他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擴闊視野。。

 

 

 

姊妹公園

 

自香港地質公園成立以來,先後與八個世界地質公園締結姊妹關係,這是涉及定期互訪,以及在地質科學研究、管理、培訓等多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協議。為確保姊妹關係的質素, 雙方會定時檢視合作情況。該項安排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提供良好的溝通管道,有效促進國際合作,在推動科普教育、自然保育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極大作用。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德國)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德國)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面積約3,500平方公里,公園風景秀麗,歷史遺跡隨處可見。其地質內容豐富,展示5億年來的地質演化和多種地貌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的當地熱情好客的精神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 網址 ]

 


雁蕩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中國)
雁蕩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浙江溫州市)
雁蕩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火山地貌景觀為主題的地質公園,以銳峰、疊嶂、怪洞、石門、飛瀑稱絕,形成融合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於一體的獨特自然景觀。走進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即可欣賞火山岩的獨特景觀、解讀1億2,800萬年前白堊紀火山大爆發的故事、體驗河流生態之美和古採礦工程之奇特,以及追蹤山水文化、火山石文化、耕讀文化、宗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 網址 ]

 


糸魚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日本)
糸魚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日本)
整個糸魚川市的746.24平方公里土地已納入地質公園範圍,當中設有24個地質景區,分別展示獨特的文化風情、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多樣化的地質遺跡。糸魚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可分為東北和西南兩部分,西半部的岩石在5億多年前形成,東半部的則只有數百萬至數千萬年歷史。兩個區域在地質上的差異構成截然不同的地貌景觀,也因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影響動植物的分布和造成文化差異,例如,兩個相鄰的區域擁有各自的方言,賀年食品也各有不同。 [ 網址 ]

 


英國里維耶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
英國里維耶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英國托貝)
英國里維耶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面積共62.4平方公里,地質資源十分豐富,採礦業曾興盛一時,以出產石灰岩及大理岩聞名。這些石灰岩最早在4億年前形成,與香港最古老的岩層年齡相若。石灰岩容易被侵蝕成山谷和洞穴,為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締造多樣化的生存環境,人類的祖先也曾在此穴居。其多元化的內容生動地展示地球的演化和人類及文明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裡的自然景觀優美,因此早於維多利亞時代已是熱門度假勝地。 [ 網址 ]

 


英國大理石拱形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北愛爾蘭)
英國大理石拱形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北愛爾蘭)
大理石拱形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是歐洲最早成立的地質公園之一,擁有豐富的地質遺跡,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冰河時期塑造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以及大量美麗壯觀的溶岩洞穴。其自然和歷史文化也相當深厚,最為人熟悉的是人類祖先早期在此居住,遺下歷史長達7,000至8,000年的珍貴遺跡。 [ 網址 ]

 


五大連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
五大連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
五大連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北部的黑龍江省,是1,200萬年以來火山活動留下的珍貴地質遺跡。公園共有14座火山,其中兩座的最後一次噴發約在300年前發生,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五大連池完整展示多樣化的火山地貌,包括長達數十公里的火山熔岩流,以及世界罕見的熔岩通道、火山堰塞湖和噴氣碟等,因此又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博物館。 [ 網址 ]

 


萊斯沃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希臘)
萊斯沃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希臘)
萊斯沃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愛琴海東北部的萊斯沃斯島,面積1,630平方公里,是希臘第三大島。2,000萬年前,萊斯沃斯的原始森林在連串猛烈的火山噴發中被火山碎屑流淹埋,受到地質作用影響,最終變成木化石,是世上第二大木化石森林。除了地質遺跡之外,公園內眾多的歷史遺跡亦涵蓋人類自數千年前至今在文化、藝術、宗教、建築等方面發展的點點滴滴。 [ 網址 ]

 


島原半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日本)
島原半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日本)
島原半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日本西部,包括島原市、雲仙市及南島原市個地區,是一個以活火山為主要特色的地質公園。公園內豐富多樣的火山遺跡生動地展示地球內部的活動,其中雲仙岳災害紀念館完好保存近代火山噴發災害遺址,被譽為日本最獨特的博物館之一。火山為人類帶來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帶來災害,蓬勃發展的島原半島地質公園可說是人類與火山和諧共存的典範。 [ 網址 ]

 

 

香港品牌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OGCIO - Web Accessibility Recognition Scheme

 

| 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 | 照片使用 | 無障礙網頁守則 | 私隱政策 | 網頁指南 |
最後檢閱日期: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