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質公園標誌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於2009年正式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11年則獲接納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成員,名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個新標識的創立,於2015年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地質公園里程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統一邊界內共有兩個園區:西貢火山岩園區的六角形岩柱分布廣泛,具有國際地質重要性;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擁有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沉積岩,展示香港的地質史。

香港的保護區長期在有效的法律架構下獲妥善管理,地質公園內所有重要地質遺跡因而得到全面的保護。地質公園展示多元化的生態和文化,為遊客帶來更豐富的旅遊體驗。當地社區一直積極參與地質公園的發展,活化鄉郊經濟。

漁農自然護理署是地質公園的管理機構,負責推行地質公園計劃的所有事宜,包括規劃、管理及遊客服務。

 

 

地理格局

 

香港地質公園位於香港東部,由統一邊界內的兩個地質區域組成: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兩個園區 地質景點
1. 西貢火山岩園區
    分布廣泛及具有國際重要性的六角形岩柱
糧船灣、橋咀洲、果洲群島、甕缸群島、大浪灣
2. 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
    具有長達4億年歷史的各種沉積岩,展示香港的完整地質史
黃竹角咀、印洲塘、荔枝窩、吉澳、鴨洲、東平洲、馬屎洲、荔枝莊、赤洲

 

 

 

 

 

世界級的六角形岩柱
世界級的六角形岩柱

香港的六角形岩柱由酸性火山岩組成,有別於世界上其他地方較常見的玄武岩岩柱。香港的六角形岩柱於大約1億4,000萬年前的糧船灣超級火山爆發中形成。其分布範圍約100 平方公里,岩柱平均直徑為1.2米,在國際上被視為非常稀有和具重大價值。

 

完整的沉積岩系列
完整的沉積岩系列

香港地質公園展示各種各樣的沉積岩,包括大顆粒礫岩,以至顏色各異的細顆粒泥岩;這些岩石和化石讓人加深了解4億至5,500萬年前的香港地質史和古代環境。

 

多樣的海岸景觀
多種多樣的海岸景觀

上次冰期完結後的海平面上升為現今香港地區創造了大量島嶼和曲折的海岸線,海洋的力量進一步將之塑造成今天在地質公園中看到的多樣化海岸景觀,包括寧靜的海灘、連島沙洲,以及壯觀的海蝕拱和海蝕柱。

 

客家文化與漁民文化
客家文化與漁民文化

客家人和漁民是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的主要原居民,其獨特的生活方式、習俗和傳統都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規劃與管理

 

在多方面而言,香港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繁華都市與廣闊的自然地區如此靠近,卻又對比鮮明;受到良好保護和管理的郊野公園提供充裕的康樂活動空間,為香港締造綠色環境,提升生活質素。香港地質公園便是建基於成功的郊野公園制度之上,不但為本地的自然保育領域帶來新動力,亦是推廣科普的重要平台。

  • 香港地質公園內的重要地質景點都受到《郊野公園條例》及《海岸公園條例》等法例保護。
  • 香港地質公園以自然保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的,因此不會容許可能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的不必要的設施。
  • 承載量較高的地點均設有訪客設施,是郊遊和團體遊覽的理想地點。這些地點包括萬宜水庫東壩、橋咀洲、荔枝窩、吉澳和東坪洲。
  • 一些偏遠的島嶼和海岸線,如黃竹角咀、赤洲、糧船灣花山海岸、甕缸群島和果洲群島等,因為地理條件所限,在保存自然景觀的大前提下不設任何遊客設施(例如公共碼頭和路徑)。 為免發生意外,遊客應避免登岸,只適宜在風平浪靜的夏季從船上遠觀。

 

 

 

郊遊不留痕跡。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盡情享受地質公園之旅。

 

香港品牌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OGCIO - Web Accessibility Recognition Scheme

 

| 免責聲明 | 版權聲明 | 照片使用 | 無障礙網頁守則 | 私隱政策 | 網頁指南 |
最後檢閱日期: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