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質公園尊重當地人、他們的社區和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並通過增強與地質遺產和可持續旅遊業發展有關的總體形象,在其地區的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香港地質公園通過建立基礎設施,開展活動並支持遊客對地質公園及其遺產的訪問和解釋來履行其職責。
根據其成立目標,地質公園不僅關注地質和地貌保護,同時須促進地區參與,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為了推動當地居民參與,地質公園一直協助當地人了解他們所在社區的地質歷史、學習講解技能, 並幫助餐廳製作具有地質特色的菜餚,以豐富遊客的體驗,並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經濟發展。
一如不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香港地質公園非常重視,亦會為地區參與和夥伴關係提供開放的參與式環境。 香港地質公園會協助合作夥伴達至上述要求及依照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概念運作,但絕對不會參與任何公私營界別合作項目的業務營運。
1960和1970年代,隨著新界鄉郊村民遷往市區或移居海外,大多數偏遠村莊和社區的人口急劇減少。近年來,不少社區幾乎空無一人,只剩下一些年長村民。
在「同根.同源」計劃之下,地質公園團隊與香港地質公園的社區接觸,了解其歷史、文化、遺產和故事,並透過設立故事館和出版刊物加以推廣。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社區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概述政府為促進香港鄉郊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努力。他說:政府近年以多元和靈活方式,支持及推動民間力量保育鄉郊環境。我們積極與村民互動,並協助非政府組織加強鄉郊地區保育以至創新協作。」
荔枝窩的永續鄉郊活化項目在2020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頒授「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